close

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07/12/encouraging-people-to-contribute.html

12/13/2007 06:01:00 PM
Udi Manber, Google的Engineering VP發表有關Knol的計畫,讓我看了實在感到高興,雖然Wikipedia多了競爭者,但是兩雄爭霸,卻是讓眾多線上使用者在商業競爭上可以同時獲益. 尤其是像我這樣家裡無法負擔百科全書的學童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他強調,Knol 主要的目的在於讓知識擴散得越廣越好,藉由具名將是作者照片的方式提高文章的可信度,讓所有讀者來評斷優劣,(Google當然是用他的獨門技術-Page's Rating來偵測文章的點閱率,並且從廣告上的獲利與作者分享)

Google還說他會提供好用的編輯工具給所有作者,作者只要專心提供內容,其餘的交給Google!!(意思是說維基的工具不好用嘛?...)

總之,我猜Google應該是期待以後人的生活是這樣子的...(陷入幻想..)
每天一打開手機上網打電話(取代Skype與Windows Mobile?),用Google所有線上软件取代視窗與Office?),上網查資料(取代Wikipedia?)將手機拍的影音文件上傳道社群網站(Myspace?)(取代硬碟?),以後搞不好Google拿到WiMAx與3G執照後,要讓手機免費可能得用上網看廣告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免費的Anroid作業系統核心手機??這樣下去,以後要查自己的履歷與病例可能都要問Google了...乖乖..

不過以IT產業的變化來說,以後的電腦可能也不用Windows作業系統與功能如此強大的CPU了只要將足以開機的精簡作業系統放在ROM,一開機後立即上網並且連線到Google的個人專屬桌面,就可以處理文書,享受多媒體,郵寄信件...那硬碟勒??全世界到時候的硬碟應該都會在Google的機房裡面吧?)...那 Microsoft勒??........

也不是說他會完全被忽略,只是當人們可以用隨身的手機(laptop的隨身程度可不如手機)達到80%的需求,包括部分影音娛樂,剩下的都是需要大螢幕顯示效果,大量運算,等等都可等到回家用pc在來好好處理,這時候的OS,與相關應用軟體可就不會被Windows綁的死死的了,例如享受數位內容,影音文件編輯軟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
使用者可以更放心的使用Apple,Linux為核心的IT產品與軟體,因為不相容的疑慮減少了,80%以上的相容性都被整合在隨身上網機制裡面,沒有不相容的問題.相反的Microsoft只要改變思維即可加入競爭行列!!

至於開發軟體與內容的廠商,在Windows的依存降低以後,可以更專注在內容的開發與更友善的介面,使用需要下載的軟件也減少了,因為所有的軟件只要手機上網就可以在網頁上執行,需要下載的是"內容",這一點是比較符合人性的畢竟現在的電腦硬碟有很大一部分是儲存了作業系統與程式.

至於企業的伺服器用的是不是WinTel,是不是Windows Server2008,Solaris, Linux, Unix,...企業大老闆應該可以有更大的彈性了. (終端使用者也不用煩惱的個問題才是,只要連線品質穩定,網路安全有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omasspace 的頭像
    thomasspace

    Thomas Space 之 小榮湯包

    thomas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